乐器介绍

音乐与乐器介绍

豫剧武场的锣鼓点共有三大类:

①开台锣鼓点,主要由〔混加官〕〔毛边〕〔鲍老催〕等。

②配合表演动作及烘托舞台气氛的锣鼓点。大多与京剧相同,但有的叫法不同。常用的有各种形式的〔一锣〕〔两锣〕〔三锣〕以及〔收头〕〔四击头〕〔紧急风〕〔战场〕等。

③唱腔中的锣鼓点,剧种特色较突出。较常用的有〔迎风〕〔到脱靴〕〔拐头钉〕等。流水板类中有各种〔流水头〕以及〔一滴油〕等。散板类中有各种〔非板头〕〔滚白〕等。二八板类锣鼓点最为丰富,又分为单鼓条和双鼓条两类。除两者都有的〔串锤〕〔长锣〕等外,单鼓条类中常用的有〔里撇〕〔外撇〕等,双鼓条中常用的有〔五钉锤〕〔梆子穗〕〔风搅雪〕等。加上其他附属板式唱腔中的各种锣鼓点,总共不下百种。另外,河南在节日时都会唱豫剧。 

 

豫剧乐队的文场主奏乐器,早期为大弦(八角月琴,演奏员兼吹唢呐)、二弦(竹或木质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和三弦(拨弹乐器)。20世纪30年代,樊萃庭先生节借鉴兄弟剧种山东梆子的伴奏乐队,引进了板胡,大弦、二弦逐渐弃置,改用中音板胡(俗称“瓢”)为主弦。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般的文场中逐渐增添了二胡、琵琶、竹笛、笙、闷子、大提琴等。有的还增加了坠胡、古筝等。亦有增加小提琴、中提琴及西洋铜管、木管乐器的,组成中西混合乐队。

 

上一篇:

服装介绍
返回

下一篇:

传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