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介绍

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是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河北、山东,流传中国各地的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豫剧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传承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已成为河南很有影响的戏曲剧种。豫剧在生成和发展时期,汲取了昆腔、吹腔、皮簧及其他梆子声腔剧种的艺术因素,同时广泛吸收河南民间流行的音乐、曲艺说唱和俗曲小令,形成了朴直淳厚、丰富细腻、富于乡土气息的剧种特色。

2006年5月20日,河南省申报的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Ⅳ-23。  

2008年6月7日,河北省邯郸市申报的豫剧(桑派)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Ⅳ-23。

2021年5月24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申报的豫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编号为Ⅳ-23。

近几年,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以色列、马来西亚、法国、巴西、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新加坡、土耳其、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 , “中国歌剧”等。豫剧也是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今为中国戏曲三鼎甲榜眼,在全国各地方戏曲剧种中位居榜首。

 

上一篇:

传承价值
返回

下一篇:

历史渊源